大陳年糕的滋味

文 / 圖:o‘rip好傢伙們

2016-02-05 @大陳一村 梁氏姐妹的年糕廚房

「從年輕做到現在,都習慣了」梁大姐笑著說。
繁複的程序,是寧波年糕的特色,從碾米、蒸煮、攪拌到成型,需花上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。每日九點準時上工,
做完三籠年糕,馬上就近中午了,忙的時候,得做到晚上呢。這麼辛苦的程序,卻僅收取微薄的成本,寧氏年糕的蔣先生說:「沒辦法,街坊鄰居喜歡,我們就要繼續做下去阿!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寧波年糕,是浙江媽媽們幾乎都會做的手藝,而大陳島隸屬於浙江省溫嶺縣,雖然以捕魚維生,但少不了寧波年糕來作為日常主食,蓬萊米則引自內地。

民國44年2月,國共內戰告急,大陳島決定跟著國民政府幾乎舉鄉遷往台灣,放棄原本生活了許久的家鄉,移到現在的家,講著不同於閩南與普通話的「臺州話」,默默地在台灣各處的「大陳新村」生活了60年之久。花蓮大陳一村、二村,則是保存最完整大陳文化的村落之一。

 

何處是家鄉?

他們難道不想家嗎?我猜是想的啊,曾經以為可以再度踏上家鄉(大陳島)的土地,但現在夢已經醒了,老一輩漸漸離開,他們知足,並且踏實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,跟僅早一些到台灣的我們,以及那些原先就在台灣的人們,成為了家人。選擇到海外闖蕩的亦有,不變的是,總有共同思念的地方。

12654172_10153598013014261_7969303341485929476_n

大陳年糕 x 花蓮滋味

蔣家是當時移居大陳一村的其中一戶大陳人家,憑著家傳寧波年糕的手藝,早已在村裡打響名聲。梁大姐年輕時嫁到蔣家,更幫著夫婿將年糕事業共同延續了下來,並且找了妹妹一起幫忙,成為現在有名的「大陳梁氏姐妹」。

早期,還未有碾米的機器,所有的工序都省不了用手工打碎與搗杵,總需依賴男生的體力與女生的耐心,用好幾雙手才能完成。現在,有了機器的輔助,省去了一些時間,但最後一道手揉的工序,仍是寧波年糕好吃的關鍵。在年糕出籠並揉成團狀時,趁熱氣未散時就得幫它按摩,不時還要蓋上棉被維持熱氣,分秒不得輕鬆。看著大哥大姐們的手勁,才知道什麼叫做功夫,非機器製成的速成年糕所能相比。現在梁式姊妹的年糕,選用的是花蓮自產的蓬萊米,多了花蓮的滋味。

剛起籠的年糕,鬆軟又香醇,梁大姐顧不得逐漸散熱的年糕,急著撥些讓我們品嚐,包上花生加黑糖的餡料,熱度剛好,口感適中,據說這通常是小孩們最開心的時刻。不得不說,我們也開心得像個小孩。

12670568_10153597985684261_6880420492108296118_n

 

「豬頭蹄」表心意

大陳人也拜拜,在過年期間用年糕祭祖,祈求順心平安。除夕前四天,是「豬頭蹄」正式登場的時候,街坊村民早已向梁大姐訂購「豬頭蹄」準備豐盛地祭祀一番,早些搬離大陳一村的大陳人,也會藉過年的此刻回來拿年糕,回憶當時舉家遷臺的村莊。

12688221_10153597991699261_4205514618397760717_n

年糕製成的豬頭蹄,有可愛的豬鼻子、豬嘴巴與蹄,加上雞首的造型,形成了逗趣的模樣,正面看活像個小玩偶,有時還會有魚的造型,如同素三牲,只有過年才會出現。

食物,是記憶家鄉的方式
偶爾,尋著滋味,心~再度回到大陳。

大陳在台灣生根

不用多說,早已是家人。

 

 

4 thoughts on “大陳年糕的滋味

  1. 引用通告: 大陳飲食文化 |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

  2. 梁氏姐妹在花蓮的美崙市場有販售自製年糕,到花蓮的美崙市場,應該可以問到喔。

發表留言